200-210
肯定也不同。另外就是稻子的杆径,杂交这边的有些矮,寻常那边的有些长,细长。
康熙认认真真的将两边对比一下,再跟着胤禛去看已经脱壳的谷粒。
新的谷粒白胖胖,和旧的……差别也是有的,但并不是很明显。
“儿臣刚才吩咐了人准备一锅米饭,汗阿玛可以尝尝两种米饭的味道有没有什么差别。”胤禛很贴心,立马就说自己已经安排好了,康熙就点点头,其实这个味道上的差别,只要不是特别大,那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因为大清别看版图大,实际上这个百姓的生活,是真不算好的。能顿顿吃得起白米饭的,大约只占了四分之一的人口,剩下的四分之一是能吃粗粮填饱肚子,还有至少一半儿的人,是吃糠也吃不饱的,一天只能吃得起两顿饭,混个七分饱,甚至七分饱都不到。
白米饭,味道再差,能差得过粗糠?
康熙围绕着稻田转悠了好几圈,问胤禛许多问题,比如说这粮种如何得,培育过程中可有什么难处,又如何让这种形态保持不变,又如何施肥,种植方面和别的水稻有没有区别之类的。
胤禛这十来年,对这水稻的事儿是事必躬亲,所以每一个问题,他都能很详详细细的回答上来,也让康熙知道,这事儿,胤禛是真的付出了很多的。
并非是随意找了个老农,就扔下来不管,然后等成了,再来领一份儿功劳的。
看完了水稻,康熙再去看胤禛这些年整理的经验,整整三大箱子的书本,全都是胤禛一笔一划写下来的,那里面的字迹康熙熟悉的很。
“你干了件儿大事儿。”康熙笑着拍胤禛的肩膀,看到了真正存在的高产量的水稻,之前那股子激动兴奋,也已经逐渐的平静下来,变成了一种名留青史的意气风发:“不愧是朕的儿子,这简直就是千秋万代的功绩!”
最最要紧的是,这事儿,是胤禛的一片赤忱之心。
他没有在胤礽被废的时候拿出来,作为他自己的政绩来争夺太子的位置。
他没有遮遮掩掩,等着自己这个老子死了再拿出来,不管是作为献给新皇的心意还是作为他自己的功劳。
他是将这天大的功绩,送给了自己这个做阿玛的。
这几乎翻倍的产粮,是他爱新觉罗玄烨,是他康熙在位的时候弄出来的,是他康熙的政绩,是他康熙的名垂青史。
康熙看胤禛,就越发的顺眼了,孝顺,忠诚,赤忱,一片为民之心——这样的粮食越是早拿出来,民间百姓也就越早能吃饱饭。
康熙深吸一口气:“你放心,汗阿玛记着你功劳呢。”
“多谢汗阿玛。”胤禛也没推辞,脸上也难得带了几分笑意:“怕是这会儿厨房已经准备好了饭菜,儿臣陪您去看看?”
康熙点头,跟着胤禛一起去庄园里面,饭菜确实是准备好了,两种米饭放在一起。梁九功和苏培盛赶紧去盛饭,两种分开放。
康熙吃一口这这个,再吃一口那个,然后脸上的笑意就更大了,两种米饭虽说味道不同,但是,相差不大,甚至,这种新米饭的味道,更软一些,更软,也就是更好消化一些。
康熙在胤禛的庄子上停留了将近一天,上午来的,天色擦黑才走。他不光是看稻田,看稻米,还看胤禛的笔记,还要找负责这田地的老农来问话。
康熙的行踪,那在京城里怎么说呢,就是一种风向标。京城里有至少八成的人,是眼珠子都不错的盯着康熙的行踪呢。所以,他这边回京城,那边给胤禛府上递帖子的,也都成群结队了。
不过,谁都没有太子手快,太子是直接让人请了胤禛进宫,问康熙出宫是什么事儿了。
胤禛就很为难,康熙并未说要直接将消息透漏出去,那他现在告诉太子的话,是不是也不太好?
“只能说是好事儿,一个喜讯。”他顿了顿,到底是没直接说:“汗阿玛这几天该是就会公布了,毕竟马上就该是种植晚稻了。”
有些地方是能一年三季水稻的,但京城吧,一年两季顶多了。
太子皱眉,有些想不明白什么事儿能和晚稻扯上关系。
他沉思片刻,就有些冷笑:“现下孤都有些使唤不动四弟了,还是说,四弟也看不起孤,要和孤生分起来了呢?”
胤禛忍不住抽了抽嘴角,这都哪儿跟哪儿啊,他也不是那种讨好人的性格,听着太子说话不好听,就干脆闭嘴了,他这一闭嘴,太子就更恼了,问你个事儿你都不说,摆出这脸色给谁看呢?
但好歹也是自己现在唯一的党派支持者了,太子忍了忍,脸色很不好看的摆手:“赶紧滚吧,看见你就烦。”
胤禛立马起身行礼告退,出了毓庆宫,想了想,还是要去永和宫请个安,就又去了永和宫。
乌雅秀贞见他进门,就赶紧让人去弄酸梅汤,还得要冰镇的,实在是胤禛这人,从小就怕热,这六月份的天儿,在外面跑一圈下来,那脸色都漆黑了。
“天儿这么晚了,还进宫来有差事?”等着酸梅汤的时候,她就问道。胤禛摇摇头:“太子有事儿宣召,不过,现下没什么事儿了。额娘想不想到庄子上住两天?或者,到园子里避避暑?”
【作者有话说】
快穿《炮灰的救赎(快穿)》日更中,肥了可宰,求收藏,预收文清穿《完美耿贵妃》,完美系列重出江湖~~~预收文现言《朕的大清亡了》,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,预收快穿文《我是表妹(快穿)》,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