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-210
那是那句话,能被废一次,就能被废第二次。
太子妃沉吟了一下,选择了分批次:“慢慢来,不着急,我现下有了身孕,我现下有了身孕,也不好太劳累……李佳氏又是个撑不起事儿来的,若是一时差了人手,怕是毓庆宫也有些转不过来。”
乌雅秀贞顿时惊喜:“有了身孕了?多长时间了?可请太医看过了?太医是如何说的?可有要注意的地方?”
这孩子来的不算意外,算算日子,太子妃本来也该是有两个女儿的。
太子妃面上带了几分笑意:“四个月了,暂且没请太医……德妃母也知道,前段时间并不方便……我自己感觉身上还好,并没有什么不妥的。”
也是到了四个月了,她才打算说出来的。一个是现下身形快要掩盖不住了,天气再热点儿,衣服更单薄了,那就遮掩不了。二来呢,也该准备小孩子要用的东西了,该寻摸奶娘,接生嬷嬷等等。
事到临头,怕慌乱中出错,现在先打法了毓庆宫的人,再将自家人手给带进来,名正言顺。
再者,太子妃也是信任乌雅秀贞的。她可是听太子说了,满朝文武,推荐了胤礽的人,也只胤禛和两三位大臣。胤禛这份儿情谊,太子信,太子妃也信。
乌雅秀贞那是当真没将太子妃的肚子当成威胁的,一来是她确定这是个女儿,二来呢,康熙都让弘皙上朝了,说明也并不很在意嫡庶的事情了,太子若是不中用,哪怕太子妃生了儿子呢,也没用。
一个奶团子,能对夺嫡造成多大的影响?
所以,她是真开心,忙忙让人去准备些安胎的药,又让人去请太医来把脉。
这消息传到前朝,康熙也高兴啊,他本来对太子就很有父子之情,现在得知太子妃又有身孕,就很盼着太子妃能生个小阿哥,就又很是在前朝夸赞了一番胤礽。
在这样的喜讯面前,毓庆宫要换人手的事儿,就不显得如何突出了。
乌雅秀贞并不插手毓庆宫换人的事儿,她只吩咐了内务府管事,让那管事听从太子妃吩咐就成了,带谁走,送谁进来,乌雅秀贞是一概不过问的。
比毓庆宫的事儿更重要的是,胤禛上了折子,表示自己的庄子上,研究出了杂交水稻,这种水稻的产粮,能比以往的更高上六成。
更高上六成是什么意思呢?以往一亩地,水稻的产粮也就四百斤左右,现在能达到六百多斤,将近七八斤。以往一亩地,能养活一口人,现在能养活两口人。
康熙一看到这折子,当即就激动的坐不住了,连忙让人宣召了胤禛进宫,问起来这杂交水稻的事儿。
胤禛是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庄子上搞这个实验了,当初还是九格格提起来的。九格格提出来之后就扔到一边去了,她自有自己的事情忙。六阿哥呢,那会儿也有事情忙,这事儿就落到了胤禛头上。
再者,兄弟几个,也只胤禛是真心喜欢种田的,连府里都开了小菜园子,胤禛还时不时的带四福晋和弘晖几个孩子,亲自去庄子上种地。
他又认真,性子严谨,还十分固执,并不怕失败,也耐得住性子一年又一年的实验,所以这事儿交给他那是也是最合适的。
有什么不明白的,他就找九格格问。九格格若是也不明白,他就亲自找老农取经,他年年到外面办差,也总会想办法将当地最好的水稻给带回来一些。
十多年,总算是让他将这事儿给做出来了。
胤禛并不在康熙面前说自己这十多年的辛苦,只轻描淡写的说这杂交的意思,又说自己这些年的经验都记载了下来,但凡康熙有需要,他都能立马送进宫。
康熙不要他送进宫,康熙打算亲自去看看,作帝王的,功绩就这么集中,开疆拓土,开创盛世。开疆拓土康熙已经做到了,大清的版图,虽说不是所有朝代中最大的,但是,比宋明两朝大了许多。
版图这东西,是有眼睛就能看见的,是最好评定的。
但是开创盛世这个,是最没有标准,最不好判定的。宋朝藏富于民,算是盛世,唐朝万邦来朝,也算盛世,大汉政权强硬,也算盛世。大清拿什么算盛世呢?
人口数量?百姓安定?朝廷富裕?还是别的什么?
但不管什么,粮食将近翻倍,那都算是盛世的一个标准。
就说,上面那些个盛世,哪个做到了让粮食翻倍?只有他大清,只有大清!一想到这个,康熙简直是热血沸腾,只觉得坐也坐不住,站也站不住,连连催促胤禛:“在哪个庄子上呢?咱们现在就去看看,你可确定这产粮能多六成?”
胤禛倒是不急不慌的:“是,现下收的是早稻,总共三块地,前几天刚收了一块儿,出了数据,儿臣才上了折子的。”
胤礽是二月里复立的,到如今,六月里了,外面天气也热得很,康熙等着人来更衣的时候,索性就光脚站在地上,详细询问胤禛:“是晒干了之后称重的?可脱壳了?”
脱壳了,也晒干了,别的田地是如何称重的,这边就是完全一样的步骤。
梁九功伺候着换了衣服,康熙正要往外走,胤禛就忙问道:“可要请了太子一起?”
康熙就摆手,请太子做什么?请太子又要耽误一些时间了,还不如自己先去,太子若是感兴趣,回头自己再去就是了。于是,只带着胤禛,就直奔庄子。
下了马车,也不去院子里休息,就顺着胤禛指的方向去稻田那边,现下这季节,稻田里一片金灿灿,康熙就蹲在低头伸手去拽那稻穗,然后放在手里掂量,再转过去去看那些寻常的水稻稻穗。
只从稻穗上,其实就能看出来分别来。
杂交这边的,大,谷粒多,沉甸甸的,那边的就是小,谷粒少,拎在手里那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