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9章 余老师的大讲堂

村里面的家庭,往往就要得到失望的回答了,当时城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。

  燕大83级中文系有个叫孔庆西的学生,出自黑省农村,许多年后成为燕大中文系的教授。他回忆自己年轻时“和父亲翻过几座山去城里面吃油辣子面条,然后翻山回来,快到家时忽然想起来自己没有喝面汤,吵着要回去喝面汤……”

  父亲说:“面汤早就倒掉了!”

  孔庆西因此嚎啕大哭!许多年后都忘不掉那一碗带油星子的面汤。这样的地区当然很难有昂贵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来用。

  所以,余切目前筹到的这些钱还远远不够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,还要有更大的影响。

  学员们说:“如果余老师能拿到文学大奖,恐怕就能做到了,中央都要来为这个事情努力,而且,每一个报纸都要写下余切拿了日本文学奖的新闻。”

  但日本人真的会把大奖发给中国人吗?

  《新化社》是这么报道的:“无论余切是否能拿到日本的文学奖,都不影响他的小说价值,他拿到了文学提名,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。”

  “他证明了国内已经出现一批能与国际接轨,赶上国际水平的文学创作者。在改开不到十年的今天,这无疑是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强心剂和定心丸。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,文化领域往往是最早也最快感知到变化,并且也产生变化的。”

  此话看似鼓励,实则是找台阶。

  从去年的12月开始,到现在的2月份中旬。报纸上和电视台经常播放芥川龙之介奖项的新闻,分析余切的胜率怎么样?

  有时候,如果中日围棋擂台赛中,中国人获得了优胜,节目又会转为围棋的现场分析。许多观众一辈子没下过围棋,但看得津津有味。只要中国人打日本人能赢,无论是什么,是84年热播剧中的精武陈真,还是现实中的小说家余切,他们都支持。

  吉行理惠和岛田雅彦成为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,这两个日本人的生平都被挖出来,他们一个出自舞台剧世家,从小耳濡目染,一个因外貌俊美被称为日本文坛小王子,精通多国语言,学历高大上,就像是在大陆的余切一样。他们的高中,他们的初中……通通被引入到国内介绍,恐怕他们的朋友都不如一些中国人那么了解他们。

  媒体津津乐道余切的敌手们对中国的印象,对余切的印象,对文学的印象。又给这些人以很大的尊重,就好像他们是横行日本多年的文坛巨擘一般。

  前去日本比赛的中国围棋队也被问到有没有听说过这两个日本人?

  被问到的是江铸久。

  江铸久老实回答:“我不看小说,我没听说过他们。”

  江铸久真是不懂事呀!

  记者又问日本棋手小林光一。小林光一直白的说:“他们在日本的地位不如我。”

  其实,除开日本的文学爱好者们,这两位日本作家的名气甚至不如给余切写过报道的松永二平,至少松永二平常常在《朝日新闻》上写专栏,这可是一个全日本有六分之一的人订购的报纸。

  随行记者很不满意,又去问聂伟平。

  聂伟平就很懂事了,把这两个日本作家吹的天上少有,又说他们的小说在日本各大书店都能看得到,是青年一代中的偶像人物。

  消息就这么发回国内,大众忧心忡忡,不知道余切是不是真的能拿到大奖。

  余切的敌人太强大了,日本文学太排外了,他去日本究竟要面临什么样的打压和委屈?

  余切再一次来文学院的进修班,接着上一次的作业讲课。

  “归来的作家,主要指的是五六十年代那一批作家们,他们在过去二十年减少或是放弃了文学创作,前几年重新回归文坛。但为什么归来的作家归来后没什么动静了?这是我上一堂课留下来的作业。”

  余切当堂念出了学员们给出的答案:

  “创作比较保守,没有引入新的理念……嗯,这个不错。你过关,谁写的?”

  苏彤站起来道:“余老师,这是我的答案。”

  “你分析的很好,有句话是‘我们三十岁之后总是在不断重复三十岁之前的故事’,对于小说家来说更是这样。很多归来的作家们年轻时生活在民国甚至清朝,战火纷飞,民不聊生……我们建国之后虽然贫穷,却有个基本的安全和发展,和民国很不一样,新时期的文学创作要求也不一样,所以很多作家就跟不上了。”

  在这里,余切引入了两位耳熟能详的名作家,一个是写《骆驼祥子》的舒庆春,除了《茶馆》之外,他在建国后也创作了许多作品,尤其是写很多短篇小说,但再也没泛起什么波澜。

  另一个是曹禹,他主要的代表作都出现在四十岁之前。之后的很多作品也影响不大。

  而后,余切又念了一些人的答案。他们来自于王安亿等人。

  “在摸索新的文学形式……没问题!”

  “受到了风向的影响……是这样的,当时提倡文学要为群众来创作,创作讲究阶级性和立场,这和原先的写作也不相同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所有人的答案一个一个被念出来,如果和前面的回答相似,余切就简略带过,如果有新的看法,余切就加一段自己的评论。

  最后,他把所有人的当堂作业都念完了,给每一个人都打了很高的评价。

  “但是。”余切说,“如果以上都是正确的,那么近几年以来,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都已经消失了,为什么归来的作家们仍然很少诞生有影响力的作品?”

  “难道不允许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