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-120

是小本生意。

  陶青看着手中两个小哥儿穿着一模一样衣服的泥人,脸上满是笑意。

  叶胥付了钱之后,一行人便继续往前走。

  在赶路的这段时间,一行人吃的全是干粮,现在这夜市上全是现成的小吃,陶青闻着热腾腾的饭味,觉得自己有些饿了。

  于是几人便找了个小摊准备用饭。

  在现在这个无添加、纯天然的古代,就算是路边摊也很干净,虽然是这样,可叶胥还是询问了一下摊主,知道没什么孕夫不能吃的东西,叶胥才放下心让陶青一个刚怀孕的人吃路边摊。

  等饭菜上来了,叶胥小心翼翼的将盛满馄饨的碗推到陶青面前,又替陶青拿了双筷子,吹了吹碗中冒出的热气后,才放心的让陶青用饭。

  陶青有些无奈的看着叶胥一系列的动作,他只是怀孕了,又不是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的病人,陶青想告诉叶胥不用这般像对瓷娃娃的对他。

  可对上叶胥关怀的眼神,陶青什么话都说不出来。

  许是这些天急着赶路,一时间没有注意什么营养,叶胥眼睁睁的看着陶青瘦下来,原本小鹿似的圆眸,现在在陶青的脸竟显得有些突兀。

  再加上不久前那老大夫亲口所说:若是陶青身体摄入的营养不够,搞不好会一尸两命,那老大夫的话让叶胥清晰的认识到生命是有多么的脆弱。

  叶胥不想让自己去外地做官的代价是陶青身体出现了什么差错。

  陶青看着叶胥小心翼翼的待他,一时间有些无奈,忍不住的开口提醒道:“我只是有孕在身,不是走不得路。”

  看着恨不得连走路都想要亲自代替他的叶胥,陶青实在有些无奈。

  第109章 见陶青的面色有了些许……

  见陶青的面色有了些许红润后, 一行人终于再次出发了,但接下来的赶路并非同之前那般目标明确的着急忙慌只顾着赶路。

  虽说楚庭现在确实是有些干旱,但那里的百姓现在也并未有什么饥荒的迹象, 他们只是对未来的粮食有些担心。

  可是陶青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允许他们像之前那般赶路,再者说,叶胥觉得他们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赶到,不耽误事就行。

  这样他既能无愧于皇上对他的期望, 也能无愧于楚庭的百姓。

  之后的一行人不再是到达城镇后, 只是买些下一程需要用到的物品就急匆匆的赶路, 取而代之的是等一行人到了一个城镇,无论时间早晚,便在城镇待上一天,等着第二天再赶路。

  这样不紧不慢的赶路,到了二月中旬,一行人终于到了楚庭。

  不知是不是那当地知府收到了消息, 当叶胥等人到达城门口时, 就见知府穿着官府在那里等候。

  原来是茅荣郅并没有追究知府的责任,觉得此事错不在知府,只是天灾人祸, 谁也没有办法。

  那知府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, 知晓此次叶胥前来是为了解决百姓接下来的吃饭问题。

  知府在心中计算时间, 觉得叶胥也就是这几天到, 便在此候着。

  按理说知府一个四品官, 一般不会自降身份在此等候一个新上任的知州。

  可是知府实在是黔驴技穷,不知该如何解决现下的处境,只好寄希望于叶胥。

  再者说,他也相信皇上, 觉得陛下不可能弃楚庭这么多百姓于不顾,派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来到此地。

  而且据小道消息说叶胥是皇上专门提了官职,调过来的。想到此处,知府理了理身上的官府。

  知府倒是没什么,只是知府身后的通判看着知府这般重视,还有些不解,疑惑的问道:“这新来的知州是何许人也,怎的知府大人这般器重。”还亲自来接待。

  再怎么说叶胥也只是一个六品官员,而知府是正四品,他一个知州何德何能让知府亲自来接应。

  知府看着跟在自己身后多年的通判,刚想解释一番,余光便见一个器宇不凡的年轻人朝他这边来了。

  知府便朝着叶胥的方向走了过去。

  叶胥刚看到城墙的身影,心想:走了那么久,终于到了,心情不由得好了些许。

  等快过城门时,叶胥出来想出来透透气,便出来看看,然后就见他前方穿着红褐色官服的人,有些怀疑,难道那位是当地知府。

  望着那身穿红褐色官服之人身后的官员和衙役,又有些惊讶,怎么这么大的阵仗。

  叶胥自认为以他的官职不应该有这么大的阵仗来迎接他,可眼下这个情况又很真实。

  叶胥虽然心中不愿相信,但也只好硬着头皮准备下车拜见。

  那知府不愧是为官几十年之人,瞬间就认出了叶胥,走上前寒暄道:“可是叶贤侄。”

  “正是在下。”

  “叶贤侄不远千里的赶来,想来是累了,我已令人打扫好了知州府,叶贤侄修整一番后,我们再谈正事。”

  见知府这般为他着想,叶胥心中很是感激,道谢:“多谢知府大人为下官着想,那便依知府大人的话,下官先去修整一番,之后再同您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宜。”

  赶了那么久的车,也不知陶青能不能受得了,他们还是先休息一番的好。

  于是叶胥一行人在衙役的带领下去了知州府。

&ems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