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0-250

些人。

  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报,城中的守将病重,如今主事的人是他的儿子悉怛谋。

  听到这个名字,赵猫猫不由看了一眼李德裕。

  “怎么了?”李德裕立刻问。

  赵猫猫没有说话,将手里的书信递了过去。

  李德裕伸手接过,看完之后不由微微皱起眉头。

  他那封信措辞很不客气,但对方非但没有生气,态度还很客气,说是不知道王锷是逃过去的,所以接纳了他。但吐蕃人非常重视承诺,既然答应了王锷要庇护他,总不能出尔反尔。

  再者,吐蕃和大唐如今是结盟友好的关系,而在盟誓条款之中,只说了不能买卖两国人口,没说不能接纳主动投奔的人口。

  不过话又说回来,雁来也是吐蕃人牢不可破的盟友,何况她的信还是以大唐朝廷的名义发出的,悉怛谋也不愿意拒绝她,伤了彼此的情分,所以请求她派遣使者进入维州城,商量该如何和平地解决这件事。

  李德裕也不由得看了赵猫猫一眼。

  本来王锷是想去南诏的,但是考虑到南诏是盟友,可能会直接把人还回来,他们才想办法逼迫他去了吐蕃,没想到……

  赵猫猫叹气,“这个悉怛谋,有点太懂事了。”

  虽然他一个字都没提交还王锷的事,但字里行间就是那个意思:只要条件到位,什么都可以谈。

  李德裕被她的说法逗笑,“往好处想,万一谈崩了呢?”

  “无所谓,就算谈成了,也不是就完全没有机会了。”赵猫猫说着,抬起头来,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李德裕。

  李德裕被她看着,忍不住开始自省,之前在林子里采山货的时候是有些没注意形象,莫非回来之后,还有哪里没整理好?

  他有点想照镜子。

  正想着,就听赵猫猫叫他,“李主事。”

  李德裕下意识地一凛。

  之前天兵可都是叫他小李的——李德裕还为此抗议过,因为他的年纪看起来要比天兵大一点,而她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可都是老X的,但天兵用一句话说服了他:“叫你老李,那你阿爷叫什么?”

  现在突然称呼得这么正式,总觉得没什么好事。

  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,但赵猫猫接下来的话,仍然出乎了李德裕的预料,“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摄政王的使者,代她前往维州,与悉怛谋商议此事?”

  “我?”李德裕很惊讶,视线落在赵猫猫身上,虽然没有开口,但眼睛里的意思很明显:不应该是你去代表她吗?

  “没错,就是你。”赵猫猫道,“我只会打仗,可不会谈判。再说,大唐的外交辞令,我们也不懂,你就是最合适的选择。”

  李德裕本就是个果决的人,他跟着天兵跋山涉水来到这里,固然是想看看天兵的作战方式,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。只有获得足够的功勋,他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朝堂里占据一席之地,不被先一步靠近天兵的人甩开。

  眼下,现成的功劳摆在面前,他又如何能拒绝?

  虽然觉得这个决定有些突兀,但李德裕也想不到天兵会害他的理由。而且维州虽是敌境,但以两国如今的关系和雁来的威慑力,就算真谈崩了,维州城的人也不会对他这个使者动手。

  略一思量,他便十分干脆朝长安的方向一拱手,郑重道,“必不负殿下所托!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第二天,以李德裕为首的使者小队就进入了维州城。

  递交那份写着他的名字,又加盖了玺印和中书门下两枚大印的文书时,李德裕的心情还有些复杂。

  所以天兵是可以随时向长安那边请示并立刻拿到批复的是吧?但昨天她们让他以雁来的名义写信的时候,可根本没提这一茬啊!

  但不管怎么说,他这个使者是货真价实的,没有掺一点水分。

  所以队伍里虽然只有十来个人,但面对甲胄俱全、看起来气势逼人的悉怛谋,李德裕也表现得十分从容淡定。

  按照惯例,悉怛谋挑剔了一下李德裕的身份,“我是非常有诚意想要和平地解决这件事,才发出邀请的,怎么你们的燕王殿下只派来了一个小小的主事?”

  李德裕笑道,“殿下日理万机,这件事对她来说只是一件小事,所以只派来了小人。”然后话锋一转,又说,“不过,我身边这些同伴,都是殿下身边的天兵,可见她对这件事的重视。”

  以前大唐还能大致统计一下天兵的数量,但到如今,已经没有人知道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天兵了。

  只能确定数量是以百万计的。

  而且天兵哪里都去,什么事都管,她们的态度也绝对代表不了雁来的重视。

  好在悉怛谋并不知道这一点,所以他非常高兴,热情地将所有人迎进了他的住处。

  虽然现在是吐蕃人在住,但维州城是大唐修筑的,城内的建筑自然也是大唐式样,走在其中,只觉得处处都熟悉。

  李德裕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使命。

  昨天答应得太痛快,他甚至都忘记了问赵猫猫,这次谈判的目标是什么,己方的底线又是什么。

  所以今天出发之前,赵猫猫说出她真正的要求时,李德裕都吓了一跳。

  虽然答应了下来,但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迟疑的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