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-210
br />
八阿哥胤禩呢,和三阿哥的套路可不一样,人家也花钱,人家是给官员恩情,谁家缺钱了,九阿哥那边拱手送银子。谁家有难事儿了,求到了八阿哥头上,八阿哥就给人家网开一面分忧解难。
时间长了,不管是银子上的贿赂,还是徇私枉法的把柄,就都捏在了八阿哥手里了。不管心里是如何想的,这些官员对外也都必得称赞八阿哥一句贤名。
康熙以前不插手这些事情,因为八阿哥也没闹出什么特别大的事儿来。但现在,这些可都成了康熙叱骂八阿哥的话了。
康熙在朝堂上历数八阿哥做过的事儿,然后给八阿哥下评语——狡诈奸猾。
大约是实在太心惊恼怒,因为举荐八阿哥的这三分之二的朝臣,除了佟老大人,还有马奇等重臣,可以说,几乎是将康熙所有心腹都给囊括了。
也就是说,在康熙并不知情的情况下,八阿哥胤禩,几乎是已经完成了取代太子的事情,只差了一个名头而已。
经过太子谋逆这事儿之后,康熙就对这种营党结私的事儿,十分忌讳——八阿哥今儿是撺掇了朝臣举荐太子,那明天是不是也能学了胤礽,来个逼宫造反?甚至,他比胤礽还更多了几分优势,胤礽是被自己提防了许多年,可胤禩,自己却是从没有想过他有这份儿能耐的。
康熙以往,是有些看低了胤禩的。
现下胤禩的露头,就好像是一把剑,高高悬挂在了康熙头顶上。
康熙甚至有一种被威胁的感觉,如此一来,看胤禩就不像是在看儿子了,而像是在看乱臣贼子,还是那种以名望逼迫他退位让贤的那种乱臣贼子。
当即,也就有些口不择言了,顺着这些叱骂,就直言八阿哥出身低微,辛者库贱妇所出,不堪重用,不配高位。
若是之前那些话,胤禩倒是能受得住的,想要往上爬,哪儿能不经历这些呢?但后面这些,那简直就是将胤禩的脸皮撕掉,将他整个人赤裸裸的展露在人前,任由人指指点点了。
心高气傲的八阿哥,自然是有些受不住的。他脸色发白,人也有些摇摇欲坠,但越是如此,康熙就越是觉得他在装模作样,倒是显得康熙心狠手辣连儿子都容不下一样。
康熙骂的就更疾风暴雨了,九阿哥在旁边等半天,硬是连个求情的机会都没找到。
最后还是康熙自己没词儿,累了,这才停下来的。
康熙先是让人将胤禩给赶出了朝堂,然后就开始处置那些举荐八阿哥的大臣,佟老大人被罚回府反思,马奇被夺了差事,还有好几个,差点儿连顶戴花翎都没保住。
反正,有至少十多个官员,都被牵连。
等退朝了,康熙才叫了胤禛和胤祚。
带了两个人直接回乾清宫:“你们两个这折子,推荐的是谁?”
胤禛看一眼胤祚,胤祚看一眼胤禛,康熙这会儿怒气还没消呢,直接斥责道:“举荐的是谁自己心里不知道吗?”
胤禛忙拱手行礼:“儿臣举荐的二哥胤礽。”
胤祚也忙出声:“儿臣并未举荐人选。”
“说说你们是什么想法。”康熙沉默了片刻才问道,胤禛的说法就很……中规中矩,不外乎胤礽是自幼被当做太子教养,各方面都十分优秀,之前的事儿他必然是已经知错之类的。
胤祚就很光棍了:“汗阿玛是皇上,这要谁做太子,也该是汗阿玛的事儿,我们做儿子的只管听话就是了,何必费那个心思呢?”
反正他不喜欢胤礽,他也是不愿意推荐胤礽的。当让他推荐别人,那也不行,在六阿哥看来,除了他亲哥哥胤禛,剩下的,都不够格,各有缺点,并且缺点十分明显,十分突出。
康熙都被胤祚这话给噎住了,随后又斥责了胤禛一番:“谋反这事儿难不成也是一时糊涂吗?朕看他怕不是早就有了预谋……”
胤禛只听着不说话,您老人家要真是生气,何必现在将我叫过来询问呢?直接在朝堂上将我一顿臭骂不就行了吗?哦,也可能是骂过了八阿哥,没力气再骂另一个了,所以要来乾清宫温和的劝说一下?
但您要真看不上胤礽,那之前何必偷偷去看人家呢?再者,也不用只叫了我和老六来训话啊,将大臣们都叫过来表示一下您老人家的态度啊。
胤禛心里如何腹诽,康熙是不知道的。康熙将两个人给训斥一顿,就摆摆手让人滚蛋了。
胤禛和胤祚照常是去永和宫请安,说起来朝堂上的事儿,乌雅秀贞也叹气:“早传到后面来了,良妃当时就晕死过去了……”
对良妃来说,康熙这话可实在是太不留情面了。这还让她以后如何做人呢?
本来是母以子贵,结果现在成了她连累了胤禩出身,成了母贱子也低贱,就不说别的了,胤禩心里,又该如何看她呢?
乌雅秀贞停顿了一下才又说道:“你们汗阿玛今儿……实在是太不留情了。”
好歹也是给他生了个儿子的,良妃平日里在宫中,又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不争不抢的,多年情分,他竟是一点儿都不顾惜。
胤禛说道:“也是胤禩太过于嚣张,他以为他平日里做那些事儿,汗阿玛不知情呢。”
拉拢官员必得有些手段,但说来说去,也不过是那几种手段,施恩于人,拿人把柄。
八阿哥虽说做的不算是很出格,但对于皇子阿哥来说,你自己都没将你家江山当回事儿,带头来搞这一套收受贿赂,徇私枉法,赠送美人之类的手段,也就是在是,太恶心人了。
胤禛之所以不喜欢八阿哥,也是因着八阿哥做的这些事儿,太让他看不过眼。
&